“对于改制辽东半岛军队体系,某没有任何意见,趁着大战刚刚结束,这种改制不会引起军队的多大震动,而且辽东半岛各地的军队都在驻地休整中,明年春天前可以基本上完成”
敬翔感觉自己还是要把自己对军队的意见告诉李烨:“李刺史,某计算过以现有的经济实力和整个辽东半岛的作战需要,辽东半岛至少需要五万军队,这样才能打赢一场局部战争。辽东半岛可以支撑十万军队的规模,适当的减少新军的规模,增加步兵的数量,或者是骑兵的数量,对我们今后的作战十分有利。这次泊汋城大战之后,辽东半岛将会成为一支新兴的势力在辽东崛起,各方对辽东半岛不会像以前一样被忽略,这是我们的机会也是我们潜在的危险,还请李刺史三思”。
在军队扩建的规模上,李烨和敬翔的意见一直有着很大的分歧,这也难怪敬翔奉行的是数量压倒一切,而且现在李烨也有这个实力和条件,并不是敬翔好高骛远拔苗助长。李烨现在不想因为扩军的问题,影响了辽东半岛的经济稳定发展,保持着合理的自卫能力,最大限度的让辽东半岛稳定下来,这才是李烨想看见的。
最少二三年的时间,如果可能的话五年的时间,李烨想把辽东半岛打造成塞北的江南,在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和物资基础上再适当的扩军备战,这是李烨为了对半岛涉及的短期蓝图。李烨也知道周边的形势紧张,有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存在,窦天问突然攻打泊汋城、大行城就是最好的佐证,可是李烨不想因为突发事件打破辽东半岛的相对平衡局面。
“虽然现在辽东半岛常备军队是少了点,但是我们手中还有一支强大的后备民兵武装,保持辽东半岛的稳定才是我们目前最迫切的事情。增加常备力量只会增加辽东其他势力的恐慌,弱小并不代表可欺,如果谁要想打辽东半岛的主意,首先要付出血的代价,渤海国二万士兵就是他们的前车之鉴”
好战必亡、忘战必危,李烨可不会天真的认为自己的软弱会给自己带来和平,一支强大的军队才是辽东半岛稳定的基石。二十万基层民兵,每年还有二万民兵加入训练,只要李烨的火器加工坊达到一定的规模,李烨可以在三个月之内组建起一支十万人的新军,六个月之内组建起二十万新军,这足矣将辽东所有的势力连根拔除,当然李烨要是能够支撑起这支军队的话。
在扩军的问题上,敬翔几乎每三个月到半年之内都会老生常谈一次,每次的结果都是在李烨和敬翔相互的妥协中结束谈话,李烨同意小规模的增加军队数量,敬翔暂时接受眼前的现实。
敬翔可不是什么战争狂人,对李烨的流民安置、土地开垦、农业扶持都表现出极大的支持和理解,对李烨发展手工业、开设作坊更是出谋划策,但是对李烨扶持商业、提高商贾的地位却表示了强烈的不满,这就是典型的旧式古代知识分子的思想。
虽然李烨不断的给敬翔灌输现在经济理念,解释商品在流通中的作用,分析金融对整个社会的影响,无论是从百姓的日常生活,还是从国家的繁荣富强两个方面给敬翔解释其中内在的运行规律,结果都会遭到敬翔的强烈反击。反驳的理由当然是商贾不劳而获,推高了商品的价值,从中谋求暴力,奸商刻薄狡诈的嘴脸让敬翔厌恶。
喜欢走进唐朝请大家收藏:(www.bxwxue.com)走进唐朝笔下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